殷尚尚
北京
老北京人在中秋要吃自來紅、自來白。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、餡香。餡中加入果脯果料,味道極其可口誘人。北京人還喜歡在中秋時賞月,每當中秋月亮升起,將月餅、石榴、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,拜月后,全家人圍桌而坐,邊吃邊談,共賞明月。北京的月壇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,而盧溝橋的盧溝曉月則是群眾賞月游樂活動之場所。中秋節(jié)時,北京的街上有賣兔兒爺?shù)?。兔爺是泥做的,兔首人身,披甲胄,插護背旗,臉貼金泥,身施彩繪,亦謔亦諧。
陜西
在陜西,中秋節(jié)中有許多精彩的民俗活動,有專門為月亮蒸的“月餅”(用白面和新鮮的棗蒸出圓形的比傳統(tǒng)月餅大許多的餅),有專門將成熟后的五谷穗掛在門上,以求美好未來。在關中地區(qū),中秋節(jié)除了吃月餅以外,還要吃“饦饦饃”?!梆橉橉x”又叫“團圓饃”,跟現(xiàn)在的月餅很像,中秋節(jié)當晚全家人都會圍坐在一起共同分享。主要是圖一個吉祥,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。
福建
在福建福州流傳著擺塔慶中秋的習俗。據(jù)傳“擺塔”源于明嘉靖年間,戚繼光奉命來閩抗倭,連打幾場大勝戰(zhàn)。有一次正逢中秋節(jié),為慶祝勝利,人們把古玩等擺在廳堂供人欣賞。在福建浦城,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,以求長壽。在建寧,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。龍巖人吃月餅時,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、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,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。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。金門中秋祭月前要先拜天公。
云南
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,盛行“拜月”風俗。傣族傳說,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。巖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,深受傣族鄉(xiāng)親的愛戴。后來,他死后變成了月亮,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。每逢中秋節(jié)這天,待到月亮升起之時,人們在四只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,每個餅上點燃一柱冷香,這時人們開始“拜月”。然后,對空鳴放火藥槍,以示對英雄巖尖的敬意。
川渝
川渝地區(qū)人們過中秋祭土地神,扮演雜劇、聲樂、文物,稱為“看會”。除了吃月餅外,還要打粑、殺鴨子、吃麻餅、蜜餅等。有的地方也點桔燈,將桔子挖空,點上蠟燭,懸於門口,以示慶祝。吳地有走月亮、走三橋之俗,就是人們在月光下出游,走過至少三座橋。在川西地區(qū),煙熏鴨子是中秋節(jié)必備佳品。熏鴨肉色澤金黃、肉質(zhì)細嫩,深受人們喜愛。
貴州
貴州人過中秋節(jié)有偷瓜送子的習俗。中秋節(jié)晚上,趁主人賞月不在屋時,要好的鄰居就秘密為他送子。送子的人必須是已經(jīng)有兒女的人。他們從園中偷一只大冬瓜。瓜偷來后,把它裝扮成小孩的形狀并送到無子的人家,接受瓜的人必須請送瓜人吃一頓月餅,然后陪伴著瓜睡一夜,第二天早晨將瓜煮熟吃掉,寓意為“子到腹中”。而丟瓜的人家一早起來便罵,據(jù)說,罵得越兇,將來生的娃娃越健壯。
湖南
湖南侗鄉(xiāng)的中秋之夜,流行著一種有趣的“偷月亮菜”風俗。相傳中秋晚上,月宮里的仙女要降臨下界,將甘露灑向人間,以象征幸福的到來。因此,人們這一夜便相約到瓜圃中采摘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。姑娘如果能摘到一個并蒂的瓜果,表示她們將有幸福的愛情。嫂子們?nèi)绻懿傻揭粋€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,象征著小孩的肥壯。小伙子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,不過他們只能將偷來的東西在野地里煮了吃,不能帶回家去?!巴翟铝敛恕?,使侗寨的中秋之夜,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神奇異彩。
廣東
廣東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。晚上,皓月初升,婦女們便在院子里、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。兒童提著紅柚皮雕的柚燈或素馨茉莉花結的花燈,在月光下互相嬉戲,明亮的燈火帶著陣陣的花果清香,使人愛不釋手。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。民間還有賽燒塔規(guī)例,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,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。據(jù)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,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(tǒng)治者,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。
(作者系北京中民燃氣有限公司員工)